阿里康网
维生素D缺乏病
快速搜索

小儿佝偻病的骨骼特点

2015年06月10日


小儿佝偻病的骨骼特点

一、胸廓:

一般胸廓畸形见于出生1岁左右,但肋串珠可早到6个月左右,鸡胸或漏斗胸可迟到2—3岁时发现。

1)肋串珠:

因肋骨骨能端向四面膨出,在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摸到明显的半球状降起,以两侧第7—10肋骨显著,因几个相连的肋骨都有隆起,故成串珠样畸形,重者一望而知。一般说肋串珠的出现较早,故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触诊时其硬度有稍软的感觉这点和坏血病出现的肋串珠现象有所个同。膨大的肋串珠因可向胸腔内侧隆起,使肺部受到压迫而致局部肺不张,病儿易患肺炎。

2)肋肠沟(Harrison沟):

服肌附着处的肋骨因被牵拉而内陷。同时附着处下部因腹大而外翻,形成一条水平方向的沟称肋隔沟。

3)鸡胸或漏斗胸:

由于肋骨各路内陷,以致胸骨向外突出,形成鸡胸;如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可形成漏斗胸。明显的鸡胸或漏斗胸可影响呼吸功能。

二、四肢:

(1)腕踩畸形:

在前臂、小腿长骨的远端可模到或看到肥厚的骨锑,形成环状隆起,似手图或脚镯,此种畸形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上的小儿。

(2)下肢畸形:

因关节肌肉松弛、长骨弯曲等原因,可造成“X”形腿畸形或“o”形腿畸形。检查时患儿取立位,如为“o”形腿,凡两足靠拢时两膝关节距离在3cm以下者为轻度,3cm以上者为重度。如为“x”形腿,凡两膝靠拢时两踩关节距离在3cm以下者为轻度,3cm以上者为重度。下肢弯曲多发生于烃骨中下1/3交界处,但由于1岁以下小儿可有生理性弯曲,此畸形的观察一般对1岁以上小儿才有诊断价值。

三、其他:

小儿学坐后可致脊椎后突或侧弯。重症患儿骨盆前后径变短,形成扁平骨盆。

四、肌肉松弛:

佝偻病时,由于血磷降低,影响了组织糖的代谢,结果使肌力降低,造成腹部膳隆,并易引起脐项。此外,尚可表现坐时脊往后凸;躬、膝等关节畸形以致学走延迟相行走困难;腔肌张力降低加上胸廓狭小使肝脾下降容易触及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