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发挥,尤以汉代医圣张仲景阐述得更为翔实、具体。他十分重视治未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将其主要体现于《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及的范围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
目前临床中所说的未病具有三重含义:其一是没有病,健康正常,此时的“治未病”为预防以养生;其二是各种潜在的病情和病机,病而未发,此时“治未病”为有病而早治;其三是指疾病发展还未到危重阶段,此时“治未病”为已病防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