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诊断主要依据vd缺乏史和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条件的可测生化及摄x线片。 vitd缺乏史是指①母孕期或妊娠晚期摄入含vitd食品少或无,日光照射少及有缺钙症状者。②冬春季出生儿、乳儿期人工喂养、未加服vc制剂、未投辅食或少或不合理、日光照射时间少(即户外活动少)或不足等。乳儿期佝偻病可涉及母乳史,2~3岁者则与母孕史无关。 佝偻病诊断标准如下。
1、病期
⑴vitd缺乏期或vd缺乏开始期:此期是佝偻病临床症状尚未出现之前,可有vd缺乏史,生化可见25-(oh)d3低于25nmol/l,或1,25-(oh)2d3处于低限以下。(正常值血清内25-(oh)d3为27.5~170nmol/l(11~68ng/ml))1,25-(oh)2d3为75~150pmol/l(30~60pg/ml)。
⑵初期:临床有神经精神症状或伴有轻度颅骨软化和轻度患珠、“手镯”,血钙、血磷轻度下降,碱性磷酸酶轻度上升。x线片所见为正常或初期改变。年龄多在3~4个月,季节多在入冬之后。
⑶激期:有神经精神症状,颅骨软化,明显的患珠或“手镯”。血钙、磷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明显上升。x线片呈各型激期改变。好发年龄在7~8月至2岁左右,季节多在冬春季。
⑷恢复期: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均有明显好转。血钙、磷回升,碱性磷酸酶下降。x线片呈各类恢复期表现。年龄同激期,季节我在晚春、夏季、早秋季。
⑸后遗症期:此期无上述症状及活动性骨骼改变,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血生化正常,x线片恢复正常。年龄约在3岁以后。
2、沉重度 按骨骼畸形分为:
⑴轻度:方颅、轻度串珠和郝氏沟,轻度“o”腿(站立、两足并拢,膝关节距离在3cm以下)。
⑵中度:颅骨软化,明显患珠和“手镯”及郝氏沟,中度“o”型腿(膝关节距离在3cm~6cm),“x”型腿在中度以上(站立时两膝关节并拢,两踝距离在3cm以上。)。
⑶重度:影响生理功能和运动功能。如圆百钝的串珠、手镯,明显的郝氏沟和鸡胸,以及影响步态的“o”型腿和“x”型腿,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1、一般症状
当vit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特别是在吃奶和哭闹时,汗味异臭;易激惹,夜惊、夜啼。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但在好发地区,参考有关条件,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2、骨骼病变体征
⑴头部:早期可见囟门加大,或闭锁月龄延迟,出牙迟。缝加宽,边缘软,重者可呈现乒乓球颅骨软化。7~8个月时可出现方颅-以额、顶骨为中心向外隆起,如隆起加重可出现鞍形颅,臀形颅和十字形颅
⑵胸部:婴儿期可出现肋软骨区膨大,以5~8肋软骨部位为主,呈圆而大的球状形,称为“串珠”,如“串珠”向胸内扩大,可使肺脏受压。肋骨软化后,因受膈肌附着点长期牵引引起,造成肋缘上部内陷,肋缘外翻,形成沟状,称为肋软沟。于第6~8肋骨与胸骨柄相连处内陷时,可使胸骨前凸,称为鸡胸,这些体征并存并加重时,可造成胸廓畸形,再加上腹部肌肉松弛膨隆,外观呈现小提琴样胸腹休征。这种畸形要影响心肺功能。有的佝偻病儿,锁骨弯曲度变大,长径变短,使两肩前拢,影响胸展。由剑突为中心内陷的漏斗胸亦可见到,应与家族性漏斗胸相区别。一些年长儿胸骨柄呈浅构形,这是佝偻病后遗症体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