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引起三种类型的低钠血症的病因不同,分述于下。
1.总体钠减少的低钠血症此种情况见于失钠大于失水,见于肾外丢失和肾丢失钠。根据尿排钠情况可区别,尿钠浓度[Na]>20mmol/L为肾丢失钠增多;20mmol/L。
3.总体钠增加的低钠血症的病因这类低钠血症的病人虽然有总体钠增多,但由于体内有水潴留,故血钠降低。常见病因有: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和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中,心输出量减少,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导致非渗透压性ADH释放增多,肾小管细胞中水孔蛋白(水孔素,AQP-2)表达上调,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血钠降低;心衰时同时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低钠血症进一步加重。肝硬化病人发生低钠血症的机制与心衰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病人心输出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增加的原因在胃肠道和皮肤存在多个动静脉瘘,使静脉回流增加所致。其他如ADH、儿茶酚胺和AQP-2表达上调则与心衰相同。肾病综合征病人由于有效血容量缩减,可引起非渗透压性ADH释放,水重吸收增加,从而导致低钠血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常有肾组分钠排泄增加,加之肾脏排水有障碍,特别是当摄入水超过了肾排水能力时更易发生低钠血症,如同时摄入过多的钠则引发水肿。
以上三种低钠血症都有血钠[Na]降低,但总体钠则不一定降低,由此可见,血[Na]低,并不经常反映总体钠的情况。就总体水而言,不同病因的低钠血症。总体水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对血浆渗透压而言,三种不同类型的低钠血症都是降低的,降低的程度则不相同。应当指出的是:临床上所见的低钠血症常非单一性,而是复合性的,诊断和治疗时应全面分析。
(二)发病机制
低钠血症从病因来说,不外是钠的丢失和耗损,或者是总体水相对增多,总的效应是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钠浓度是血浆渗透压维系的主要成分)。失钠又常伴有失水,不管低钠血症的病因为何,有效血容量均缩减,从而引起非渗透压性ADH释放,以图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以免血容量进一步缩减。然而这种保护机制更加重了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的降低,这种代偿机制发生于有效血容量缩减的早期,当血[Na]下降到